泰国与柬埔寨之间的博弈如今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。泰国前总理他信近日明确指出,双方实际上正在进行一场“水下较量”,比拼的是谁能坚持得更久。对此,柬埔寨总理洪森对这位昔日的好兄弟回应以四个字——“奉陪到底”。他甚至幽默地调侃道:“我最担心的,是邀请我们参与这场游戏的一方,没撑到最后就先倒下了。”
事实上,局势的确如洪森所言,逐渐演变成了一场耐力战。根据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,超过八成的泰国民众希望正在停职的现任总理佩通坦——他信的女儿,要么尽快辞职,要么解散国会,重新举行选举。换句话说,公众对佩通坦的信任几乎已荡然无存。这不仅使她领导的为泰党陷入严重的信任危机,也给刚刚组建的新内阁泼了一盆冷水。调查显示,有超过四成的受访者对新政府表现持悲观态度,认为新班子只会越来越差;而愿意给予她支持和希望的,连四分之一都不到,剩下的人则表现出模棱两可或完全不信任的态度。
佩通坦会走到如今的地步,真的是因为洪森的一通电话吗?答案显然远比这简单。电话录音泄露,只是一个触发点。佩通坦的窘境,更主要是源自泰国根深蒂固的“政治传统”。事情的起因,是她曾给洪森打过电话,私下聊了些关于泰国军方的“八卦”。结果,这段对话被对方录音后迅速外泄。
此事曝光后,佩通坦的政敌们立刻反应激烈,集体将她告上了宪法法院。而泰国的宪法法院,并非普通司法机构,它更像是政坛的“终极核武器”。由九名非民选的法官组成,这个机构有权决定政治人物的命运,基本上一句话就能让谁下台。案件一旦提交,法院马上启动程序,宣布佩通坦停职的效率令人震惊。这充分表明,泰国深层权力结构对佩通坦已彻底失去耐心。
更具戏剧性的是,就在她被宣布停职的当天,她的新内阁刚获得国王的正式批准,原定7月3日正式上任。然而,内阁还未开始工作,领导人却先行下台。紧接着,当天佩通坦的父亲、泰国前总理他信也出现在法庭,被控“侮辱王室”。这些事件种种迹象表明,这是一场有预谋的政治“清洗行动”。
这背后原因与泰国特殊的政治结构密切相关。泰国既非简单的民主制度,也不是君主专制,更非军人政权。它更像一个由各大政治家族、军方、王室与财阀组成的复杂“王侯联盟”。每个派系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,彼此间难以调和,谁也难以彻底掌控全局。每当有人试图集权、推动重大改革,都会遭遇这个体系的合力抵制。作为曾经的主角,他信就是典型的例子。他曾借助整合民众与地方资源,一度挑战传统权力格局,但最终被推翻、流亡海外,返国后依然遭受打压。即便他试图借女儿佩通坦东山再起,结局依然未能逃脱命运的轮回,最终还是败给了昔日“好兄弟”洪森。
7月13日,洪森在社交媒体上连发多条声明,直指他信是柬泰边境封锁的幕后主使。甚至披露了两人私下交流的细节,细节详尽入微,透露出“要求更换泰国副总理阿努廷”的内幕。同时,洪森还不忘煽动他信与泰国王室的矛盾,称:“你连自己的国家和国王都敢背叛,又怎能指望你对我这个外国人讲忠诚?”
换言之,洪森不仅拒绝退让,更是与他信及佩通坦彻底决裂,甚至借机甩锅,将网络诈骗、洗钱、毒品犯罪等各种问题全都归咎于泰国政府。讽刺的是,佩通坦本来主张封锁边境打击诈骗,结果反被洪森嘲讽为“缺乏外交伦理”,只会破坏邻里关系。实质上,洪森是在说:“你们家里的乱摊子先收拾干净,再来谈合作。”这一连串的动作,再次暴露出洪森和他信之间关系的脆弱,印证了那句老话——“没有永远的朋友,只有永远的利益”。
那么,如果佩通坦真的下台,谁会接替她的位置呢?目前泰国民调显示,最有可能的人选是巴育或阿努廷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两人分别代表军方和保守势力的延续。不论谁最终上台,都极有可能对他信家族展开严厉围剿。佩通坦或许不会重蹈她姑姑英拉的覆辙,但他信的命运仍然充满变数。对泰国普通民众来说,换领导并不意味着转机。即使换人,政权格局也难有实质改变,军方、王室、财阀和保守派依旧分赃,关乎民生的物价、腐败、教育等问题,仍然缺乏真正的改善动力。
总结来看,佩通坦的停职既非单纯个人失误,也非国际阴谋,而是泰国政治体制自我“纠错”的表现。她只是最新一个被既有体系排斥的改革者。如果未来有人试图突破旧秩序,也难逃类似结局。泰国不缺人才,不缺资源,缺的是真正能够整合各方力量、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领袖。然而,在现有体制框架内,这样的人选很难存在,更难以长久立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