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南京新街口徘徊了五年的“红老头”,终于在那身褪色唐装被警方带走时摘下墨镜。这位以“每天帮女孩提行李”走红的街头艺人,真实身份竟是潜逃23年的合同诈骗犯李某——随身帆布包里搜出7部手机,每部都登录着不同短视频平台的“暖心爷爷”账号。这场百万粉丝与通缉令的双面人生,揭开了网红经济阴影下的人设买卖产业链。
人设工厂的量产“温情”
调查显示,李某团队每月支付6000元雇佣写手制作“偶遇剧本”:从地铁站踉跄扶老人到替环卫工扫落叶,所有“随机善举”都经过48小时流量测试。某MCN机构经纪人透露:“这类人设每条视频保底5000元,打赏分成另计。”更荒诞的是,其账号“南京好人红爷爷”去年还获得某平台“正能量创作者”奖,颁奖词中“数十年如一日”的描述,与他逃亡期间频繁更换的假身份证形成辛辣讽刺。
流量猎手的精准围猎
警方通报中的细节令人心惊:李某专门挑选外地女大学生搭讪,因其更易被“南京温情”标签打动且防范意识弱。监控显示,他帮女孩拎行李后总会“不经意”露出袖口破洞,继而引导对方扫码“赞助棉衣”。心理学专家分析,这种“缺陷展示”能激活年轻人对“弱势强者”的保护欲——据统计,共有217人通过其首页购物链接购买高价保健品,单价是市场价的3.8倍。
网红滤镜与法律盲区的碰撞
此案暴露短视频平台的审核漏洞:李某使用的认证材料是花800元购买的假退休证,但其“弱势老人”标签却让他免于实名核验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网上仍有“红老头同款账号”教程售卖,承诺“三天树立正能量人设”。当秦淮区民警拷走李某时,围观群众中竟有人开直播解说:“老铁们看啊,十万粉网红被抓了!”——这场荒诞剧的尾声,恰是流量时代最真实的定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