烈日当空,热浪滚滚,你知道吗?中暑不只是"头晕"那么简单!当体温超过40℃时,人体细胞就像煮熟的鸡蛋一样开始凝固。今天这份由三甲医院急诊科医生整理的防中暑秘籍,可能是你今夏最需要的"保命符"。
【黄金三小时法则】
上午10点到下午1点的阳光辐射强度占全天的60%,这个时段尽量避免户外活动。必须外出时,记得佩戴UPF50+的防晒帽,选择浅色棉质衣物——实验显示,深色衣物表面温度可比浅色高出15℃!
【隐形脱水警报】
当你感到口渴时,身体已经流失了2%的水分。专家建议采用"321饮水法":每天3瓶矿泉水(1500ml)+2杯淡盐水(500ml)+1碗绿豆汤(300ml)。特别提醒:冰镇饮料会导致血管骤缩,反而影响散热。
【中暑急救四步曲】
若发现有人意识模糊、皮肤灼热,请立即执行:1移(移至阴凉处)→2脱(解开衣物)→3擦(用酒精湿巾擦拭腋窝、腹股沟)→4补(每15分钟喂饮100ml含盐冰水)。切记!掐人中等传统方法可能延误救治。
【特殊人群防护】
老年人和儿童每公斤体重的出汗量是成年人的2倍,建议安装"温湿度计"APP,当室内湿球温度超过32℃时立即开启空调。办公室白领要当心"空调中暑",每隔2小时应关闭空调开窗通风10分钟。
这份秘籍背后是惊人的数据支撑:我国每年因高温死亡人数中,80%发生在看似普通的轻度中暑阶段。记住,对抗酷热不是"忍一忍"的小事,而是关乎生命的科学战役。转发这份指南,或许你正在拯救某个在烈日下奔波的外卖小哥,或是独自留守的老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