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夏冷饮批发市场出现戏剧性一幕:某品牌去年标价28元的"黑松露雪糕",如今以"买十赠三"的促销方式堆积在角落;曾引发热议的"钟薛高"多个线下渠道开始撤柜,部分经销商反映库存周转周期从7天延长至45天。这波始于2021年、号称"重新定义冰淇淋行业"的高端化浪潮,正遭遇消费理性回归的当头棒喝。
价格泡沫破裂进行时
行业数据显示,2023年单价15元以上雪糕市场份额较上年骤降62%,便利店冰柜悄然恢复3-8元价格带主导格局。更致命的是代工模式的信任危机——某测评机构曝光三款"网红雪糕"实际生产成本不足标价20%,直接导致其天猫旗舰店退货率飙升至37%。北京某连锁超市经理指着积压的樱花造型冰淇淋苦笑:"消费者现在看到花哨包装就条件反射看价格签。"
回归本质的行业自救
老牌厂商正在抓住转折机遇:光明冷饮重启"盐水棒冰"经典生产线,东北大板通过联名邮政推出4.8元怀旧款。中国商业联合会警示,靠概念炒作维持的"奢侈品逻辑"在快消领域终难持续,那些投入巨资研发荔枝茉莉等猎奇口味的厂商,或许该重新思考"好吃不贵"这四个字的商业分量。
当街头小贩重新叫卖起2元的绿豆冰棍,这场持续三年的"雪糕军备竞赛"终于显露出它的荒诞底色。正如网友在社交平台的热评:"不是刺客变少了,是老百姓捂紧钱包的手变快了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