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私密视频被外籍选手公开炫耀,当跨国绯闻演变成校誉危机,一名女大学生的命运正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。乌克兰CS电竞选手Zeus在粉丝群发布与中国女生李欣莳的亲密视频并发表辱华言论,事件经发酵后,大连工业大学近日公告拟对涉事女生开除学籍,这一决定随即引发关于道德审判与校规界限的激烈辩论。
据校方公告显示,该校学生李欣莳于2024年12月16日上海CS2赛事期间,与已婚状态的Zeus发生不当关系,后者更将未打码视频配文“中国女性廉价”扩散至海外社交平台。值得注意的是,双方均非单身状态,且视频传播造成跨国舆情事件。大连工业大学援引《学生违纪处分规定》第十九条,认定其“与外国人不正当交往损害校誉”,经多次送达程序后,最终于7月8日公告拟开除决定。
事件核心争议集中在三方面:其一,校规适用性引发质疑。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》虽赋予高校自治权,但“有损国格”的定性标准是否过宽?付建律师指出,若仅因私德问题施以最高处罚,可能存在比例原则争议;其二,性别双重标准受诟病。外籍选手Zeus涉嫌侵犯隐私、传播淫秽内容却未受追责,相较之下女方承担全部后果;其三,公私界限模糊化。不少网友质疑学校介入成年人私生活的正当性,认为道德瑕疵应通过家庭教育而非学术死刑来矫正。
舆情监测显示,支持校方者多从集体荣誉角度立论,认为高校学生代表国家形象,且事件已造成实际负面影响;反对声浪则强调“罪罚不匹配”,有法律人士建议可记过留校察看。更值得玩味的是,Zeus所在电竞俱乐部至今未公开表态,跨国维权的法律困境亦折射出涉外事件的处置复杂性。
截至当前,李欣莳仍未公开回应,其申辩期限将至9月7日。这场夹杂着民族情绪、性别政治与校规伦理的争端,最终走向或将重新定义高校管理权的边界。而事件背后更深刻的命题是:当私人行为被卷入公共舆论漩涡时,个体究竟该为“国家形象”承担多少超额代价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