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一则"男子扛70公斤硬币存银行被拒"的视频引发全网热议。从事汽配生意的张先生带着多年积攒的3万余枚硬币到某银行网点存款,竟遭遇工作人员以"清点人力不足"为由拒绝受理。这场关于"硬币歧视"的争议持续发酵,背后暴露出金融服务的哪些短板?
血汗钱变"烫手山芋" 当事人讲述艰辛历程
"这些硬币都是修车时客户支付的货款,攒了整整五年。"视频中,张先生指着装满硬币的8个塑料桶显得既愤怒又无奈。他告诉记者,此前已辗转3家银行均被婉拒,最终在某网点僵持4小时后,银行才勉强接收但要求"每天限存500元"。
记者实测发现,这140斤硬币若按银行标准流程清点:人工分拣需2人工作8小时,机具清点也需支付0.5%手续费。更令人咋舌的是,多家银行基层员工透露:硬币存款会拉低网点业绩考核中的"柜面业务效率"指标,直接影响员工奖金。
央行规定遭遇执行难 银行各有"土政策"
根据中国人民银行《货币管理条例》,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人民币。但现实中,各地银行对硬币存款设置五花八门的限制:
某国有大行要求"单次不超过200枚"
股份制银行普遍收取0.3%-1%清点费
部分城商行直接建议"找超市兑换"
法律专家指出,这些内部规定涉嫌违反《人民币管理条例》第3条。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金融部主任张力表示:"银行可以协商分批存入,但无权设置收费门槛或拒绝服务。消费者可向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投诉。"
硬币循环机制卡壳 商户陷"两难境地"
硬币流通困境实为系统性难题。一方面,公交公司、超市等"硬币大户"抱怨银行兑零服务缩水;另一方面,小商户存款频频碰壁。央行数据显示,我国流通中硬币沉淀率高达43%,远超纸币15%的沉淀率。
"我们也不想收硬币,但客户用现金支付总不能拒绝。"经营便利店的王女士道出商户无奈。专家建议借鉴日本"硬币存款机"、德国"超市代收"等国际经验,打通硬币循环"最后一公里"。